“我们要埋头苦干、担当作为,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,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,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”习在二十届中央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重要讲话,掷地有声。
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。逐梦路上,奋斗者正青春:他们是80后、90后、00后,风华正茂,踔厉奋发,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;他们守望乡村、探索太空、躬身田野、拼搏赛场,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结合。
“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,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,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。”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,方能不负时代,不负韶华。
“爷爷,我渴了”“爷爷,看这个”……在河南省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,随着下课铃声响起,一群孩子争先恐后冲向校长张鹏程,有的抱腿,有的拽胳膊,围着他说个不停。
二郎庙小学校长张鹏程,是个80后。因为头上白发多,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“校长爷爷”。
担任二郎庙小学校长4年多,张鹏程对初来学校时的情景一直印象非常深刻——全校只有27名学生,校园杂草丛生,教室没有灯具,且漏水严重。
“一定要把学校的教学环境搞上去。”张鹏程暗暗下定决心。做楼顶防水、改造供电线路、更换教室门窗和黑板……没有资金,张鹏程就把家里准备盖房用的钱先拿来垫上;没有工人,张鹏程就自己上。学校环境慢慢的变好,张鹏程的白发也慢慢变得多。
别看张鹏程家离学校只有100米,他却很少在家住。因为二郎庙小学是寄宿制,他晚上总是在宿舍陪学生。每晚,张鹏程都要起来一两次,看看哪个孩子蹬掉了被子,叫醒容易尿床的孩子。
翻开张鹏程的笔记本,上面记录了每名学生的生日。“每到孩子生日,我就给学生发点零食,或买一个布娃娃之类的小礼物,向孩子表示一下祝福。别看事情小,能让孩子感到温暖,安心读书、快乐上学。”张鹏程说。
让张鹏程欣喜的是,近年来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重视下,二郎庙小学新建了宿舍楼、餐厅,硬化了路面地面,美化了校园,增添了体育设施设备,图书室、学生浴室一应俱全,并在每个教室和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。良好的教学环境,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就读。目前,学校学生已从最初的27人增加到280人,教职工30人。
“教育之路还很长,我会永远记住自己肩负的责任,要用爱心浇灌每一株幼苗,用智慧培育每一个孩子。在乡村教育这个大舞台上继续奋斗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。”谈到未来,张鹏程憧憬满怀。
“当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上天,太阳翼成功展开,在阳光照射下发出金灿灿的光芒,那一刻,真是华丽又震撼。”时隔两年多,回想起北斗三号星座组网任务圆满成功的那天,冯文婧仍十分振奋。收官之星闪耀苍穹,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,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,让世界领略到北斗卫星的风采。
2010年硕士毕业参加工作,冯文婧刚好赶上北斗二号卫星密集研制与发射。“当我第一次进入卫星厂房,看到硕大的卫星矗立在面前时,深感震撼,也意识到了身上的责任重担。”冯文婧说。
工作之初,冯文婧每天要处理上万个遥测数据。遥测遥控就等于卫星的耳朵和嘴巴,卫星在天上看不见也摸不着,只可以通过遥测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判断。“只有对每个遥测数据的含义了然于胸,才能在关键节点做出准确判断,成为给卫星看诊把脉的好医生。”冯文婧说,“真的是把卫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,卫星一举一动深深牵引我的心。卫星状态好,我就能睡个安稳觉。”
“北斗研究走的是长征路,需要一代代航天人接力传承。很多北斗人都觉得自身很平凡,但他们创造出了不平凡的北斗系统。”冯文婧忆起,老航天人和年轻人在一线并肩奋战,弯下腰擦拭卫星的包装箱,在测试现场连接电缆分析数据……他们对航天的执着信念、对科学的严谨态度、对事业的奉献精神,深深地影响着新一代航天人。目前,冯文婧所在团队平均岁数30多岁,作为年轻的航天人,他们立志传承好航天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,为航天事业奉献青春力量。
在冯文婧看来,能够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,是自己的荣耀。“个人的事业,如果能同国家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。”冯文婧说,她和团队将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,为建设更加泛在、更加融合、更加智能的综合导航定位授时体系而努力。
“父亲是保护区的巡护员,我在大山里长大,学的专业也是林业,一毕业就来干生态巡护了。”董瑞今年38岁,是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巡护员。从“巡二代”到如今的技术骨干,18年来,董瑞始终坚守在保护区的第一线。
去年短鼻象群“北上南归”,让亚洲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,董瑞正是一线监测队伍中的一员。“去年底回到保护区后,今年年初短鼻象家族又添了新宝宝!”谈起短鼻象家族,董瑞难掩兴奋。
云南是我国野生亚洲象唯一的栖息地。在全球大象数量不断减少的背景下,过去近40年间,云南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从150头左右增至300头以上。“种群数量提升,正是我国生态环境慢慢的变好的缩影。”董瑞说,“今年6月我们监测发现,去年在墨江出生的象宝宝体格大了约1/3,今年刚出生的幼象也大了一圈!象群目前身体健康、状态良好,旅途中出生的象宝宝已经逐渐长大,拥有一定的独立能力,迁移并没有为象群带来不良影响。”
“守护人象和谐,守护美好生态,是我们共同的愿望。”为提升村民的保护意识,除了开展保护区日常巡护工作,董瑞和同事每年都要到附近村庄给村民们开展生态文明教育。讲解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、森林法,辨识保护动植物……这样的生态科普课堂,董瑞每年要讲授三四十场。
“起初一些村民没办法理解为什么这个不能砍、那个不能捕,我们就反复给他们讲案例、说道理,让村民们明白ECO是一个整体,每个生物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。”董瑞说,“例如亚洲象,他们排出的粪便是很多中小型野生动物的食物,也为植物种子传播提供了途径;大象在密林中踏出的象道,还能促进动物的扩散。我们把这些知识科普给村民,如今,大伙都知道了生物多样性,知道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生态保护观念逐渐加深。”
“共同建设美丽家园,不仅是我们生态保护一线工作人员的心声,也是老百姓共同的梦想!”董瑞说。
入冬后,天黑得早了,冉宏林觉得时间明显不够用。作为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,忙完一天的考古发掘,他又匆匆赶回所里,继续投入工作。办公室里,桌上和地上都摆满了修复过的陶俑和坛坛罐罐,还有一些带着编号的残片。“这可都是真文物哟。”冉宏林认真地提醒记者小心。正在赶编考古报告的他,需要随时观察研究文物。
“从小到大,我对历史最感兴趣。小时候常翻小人书看历史故事,看电视也喜欢历史剧,也许那时起就为今天埋下了种子。”高考填报志愿时,冉宏林毅然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。考古文博学院师生亲密无间,如同一个大家庭,融洽的学习氛围让他全身心投入考古研究。
“俯身于田野,是我无悔的选择;能与三星堆结缘并相伴一生,是我莫大的荣幸。”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,冉宏林来到三星堆遗址工作站,每天拿着小刷子小铲子刨土挖土、刮地画图、清理文物。考古发掘工作看似简单重复、枯燥无味,冉宏林凭着对考古的热爱与执着,不但坚持了下来,还找到了新的研究思路。他将三星堆一、二号坑所有的出土器物反复“摊开”、拼对,进行细致的排列组合分析后,发现了互补现象,解决了两个坑的年代问题。
“现代化的考古发掘大棚、恒温恒湿的考古发掘舱、多功能的考古发掘操作系统……简直是将实验室搬到了现场。”让冉宏林开心的是,最近几年,在高科技的加持下,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新发现惊喜不断。同时,借助新媒体等传播方式,三星堆考古掀起了一拨又一拨文博热,也受到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追捧。就连冉宏林,也从默默探索的幕后发掘者,成为聚光灯下的文物宣讲人、用热爱传播历史的考古界“网红”。
“我想彻底解开三星堆遗址的谜团,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。”冉宏林说,考古是历史的显影剂,让中国悠久的文化历程可观可感,也让大家体会到我们古代文明的伟大。致力考古发掘,还原历史图景,冉宏林将个人的考古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,为增强国人文化自信贡献力量。
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现场,当108.61分的成绩出现在记分屏幕上,徐梦桃在焦急与兴奋中反复追问:“我是第一吗?”确认后的她高举着五星红旗放声呼喊,眼泪与笑容一起绽放。
二十年滑雪,四战冬奥。这次夺冠,不仅是徐梦桃运动生涯中的“圆梦时刻”,也实现了中国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队冬奥金牌零的突破。
生于体育氛围浓厚的家庭,4岁学体操,12岁学滑雪,徐梦桃从小就展现了对体育的热爱和天赋。“小时候,家里电视常常放着体育频道,一看到升国旗奏国歌就激动不已。”徐梦桃说,练体操时,她就已认定体育是未来的事业。后来从零开始转练滑雪,也只有“更专注、更努力,勇攀最高峰”。
在冬季项目远不如现在红火时,徐梦桃就早早定下了一个个大目标——“想突破纪录、创造历史,想拿奥运冠军、拿大满贯……”再后来,队伍的使命和祖国的荣誉让梦想的蓝图越画越清晰——“我想做一个能支撑队伍的人,我想和我的队友们一起,把中国人的名字记载到国际雪联空中技巧的长河史册中。”
在北京冬奥会之前,徐梦桃已经参加了3届冬奥会,温哥华冬奥会第六,索契冬奥会第二,平昌冬奥会第九。一次次遗憾之后,她依然保持着顽强拼搏的韧性和矢志不渝的信念,“每一届都选择了女子最高难度参赛,我不会给自己退路。”
日常训练,她习惯“拿吃苦当找补”,一遍遍把基础动作做到最好,一次次冲击更难的技术动作。竞技生涯,徐梦桃多次韧带断裂,做过4次大手术,左膝内外侧半月板切除比例高达百分之六七十……伤病没有阻挡她追求卓越的脚步,“寻找方法、不断突破、挑战自我、勇攀高峰,这就是我心中真正的体育精神。”
冬奥会闭幕式上,身为旗手的徐梦桃坐在奥运冠军高亭宇肩上,挥舞国旗昂然入场。“高”举中国“梦”的瞬间,成为亿万观众印象非常深刻的画面。“我们在家门口取得了好成绩,更想把好运传递给米兰冬奥会上的运动员!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,是我永远不懈的追求。”徐梦桃说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2年11月30日 06 版)(责编:章华维、罗昱)